农业发展有哪些贡献?:农业发展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产品、要素、市场和 外汇贡献4方面农业发展。1。产品贡献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非农产业部门的食品消 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 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 展。

  从理论上说,国内食品生产不足可以通过进口来加以解决, 但实际上大量进口食品将会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 制约,使得食品的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或者要 具备更为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条件农业发展。“民以食为天”。我们知道,粮食生产不仅是人均消费粮食 的基础,同时,也是肉类生产的基础,以及其他工商业活动和一 切消费品生产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一切都谈不上。

  有资 料表明,我国在汉代人均粮食350农业发展。5kg,在盛唐时期达到了 628kg,北宋为666。 5kg,明朝末期为870。5kg,清初为852。 5kg,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度下降,只有350kg,与 汉代持平。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自汉代以来,一直 是在上升的,直到清代才开始下降,到晚清民国,下降到最 低点。

  自1949年新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猛增,从 1949年的208农业发展。 9kg增加到2012年的435。 4kg,增加了 2倍多。而 2012年世界粮食总产为22。8亿t,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 321。7kg,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

  35倍农业发展。目 前,美洲人均占有量为625kg、欧洲570kg、大洋洲1 000kg以 上、330kg、非洲200kg。但是,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与欧 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要素贡献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 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

  农业部门 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农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农产品出现了剩余,使得农业劳 动力能够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 土地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力 相对充足,甚至出现了剩余,这就为其他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创 造了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农业成为其他非农产业部门劳动力资源 的重要来源。

  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是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社会资本的积累主要靠农业,工业等其他新生产业部门起点 低 基础薄弱,还无资本积累能力,此时,农业不仅要为自身 的发展积累资金,而且还要为工业等其他新生产业部门积累资 金,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和新生产业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农业发展

  3农业发展。市场贡献农业对经济的市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 业要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 需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流通量增加,不仅有利于社会消费 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可以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农业 还是工业品的购买者,如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化肥、农药、农 膜、机械、电力、能源等由工业生产的农业投入品,都要通过市 场来购买,农村是工业品的基本市场。

  随着农业现代的发展和农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农用工业品和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的 需求将日益增加,这就为工业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市场农业发展。4。外汇贡献农业的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发 展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的外汇贡献十分重要。

  此时,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难以出口创汇,而国家工业化的推进,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技术、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农业发展。因此,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通 过大量出口农产品的创汇,为经济直接作出外汇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nyzbsc.org.cn/post/161.html

友情链接: